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

設計實務研究法--名詞解釋--潮流文化

心情塗鴉牆

最近常想
次文化與潮流文化的相關及帶動
是否也有其關連和可探討性
然而查了國圖
似乎尚沒有人對此做過比較連結
在學術上
這是個新名詞
也不知是否可為學術界所接受的新名詞
但論文本身就是不受限
且需旁徵博引
因此我便查尋了相關資訊
希望對潮流能有所了解及定義

名詞解釋

潮流是甚麼?
這種問題三不五時會出現在很多年輕人心中
罪魁禍首要怪媒體過於消費這名詞
潮流這一詞在台灣已經扭曲了
如果想要了解原先潮流所指的是甚麼
就必須要花時間做功課
只能簡單的說
那絕對不是靠視覺或者市場現象
就可以概而論之的

十多年前日本原宿的小巷子裡
出現了很多有創意的年輕人
他們拿著現成的素T
印上了自己設計的圖案來販賣
設計的概念總是來自街頭的次文化
他們也開設了一些店鋪
同時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造成該地區的一種獨特的次文化現象
當時被稱做"裏原宿"裏原宿現象
很快的在日本造成一股旋風
這些品牌一下子風靡了全日本
包括我們現在都常聽到的
BAPE/NBHD或是UNDERCOVER
而這股旋風很快的也蔓延到了歐美以及港台
裏原宿旋風在香港慢慢被注意到的時候
一些流行雜誌開始以"潮流"形容迷戀裏原宿文化的族群
只要你一身裏原宿
就被冠以潮流人稱呼
當台灣吸收了香港媒體的資訊後
慢慢也開始使用潮流這詞
這股風氣慢慢的被越來越多人接受
越來越多人穿著願意選擇街頭的次文化的傾向
裏原宿不再是給人underground的感覺
日本的服裝文化也有了更多樣更廣泛的成長
這些窩在原宿小巷子的設計師們也躍上了國際舞台
沒有人再使用裏原宿這一個名詞了
已經成長為反於時尚的一種新崛起的流行

時至今日
年輕人頭一次接觸流行
幾乎都會從街頭品牌開始下手
因為他們感覺叛逆/與眾不同/特立獨行
這也是次文化的特徵
但是台灣商人或者媒體為了更輕鬆的操作流行
誇張的使用"潮流"這個名詞
就像在走捷徑一般快速的達到
日本人所發揚光大的街頭文化
懵懂無知的青少年看到"潮流"兩個字
就像盲人一般
次文化的精神蕩然無存

簡而言之
潮流雖然在台灣雖然已經被扭曲的無法正確定義
但是我的認知中他原先指的
就是屬於次文化的流行
這也是潮流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在以往的次文化流行象徵的就是非主流及地下化
而如今卻慢慢接近成主流文化且受到國際的注目
台灣的消費者只看到這些成功的新流行的表面
台灣的生產者也只學到了這些品牌的外貌
而究竟有誰是因為次文化才接觸到潮流的!

名詞判別

潮流文化
源頭其實可以歸納於
所有與專業設計領域有關的專家而起,
他們將所有涵蓋了
當地人文、經濟、藝術、科技的生活型態研究與觀察
並加以匯整後,
透過各種媒介以展示、發表、製造的方式,
慢慢的形成一股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傳播力量。
讓生活型態中的意識
融合在我們熟悉的音樂、公仔、服飾品牌中,
對於從事創新活動的設計師而言可以稱之為潮流靈魂。

街頭文化
幾乎在街頭任何的藝術都可以成為街頭文化,
近代的街頭文化在20世紀的70年代得到發展,
集中在歐美地區,
特別是美國的街頭時尚熱火時區,
塗鴉、噴畫、刺青和街舞
早已成為知名設計師為名牌注入創意的精采元素。

潮流精神
是指,當你喜歡某樣商品的時候,
應該要去了解該商品的設計意義,
或者了解該品牌的故事及背景,
而不是一昧的花錢把商品買回家穿在身上炫燿。

1 則留言: